普洱茶山逐鹿,商家必争之地为什么是易武?

普洱茶山逐鹿,商家必争之地为什么是易武?

12阅读 2019-04-16 02:21 常识

      当今普洱茶三分天下:老茶、熟茶和新茶。

 

      老茶暂时稳中有进,熟茶不温不火,唯有新茶一枝独秀,一年火过一年。引发普洱茶新茶之争的根源,是原料,准确说是云南普洱茶区山头茶的原料资源。现今原料大战的焦点集中在勐海、勐库和易武三个核心茶区。


  战国时期,金戈铁马争霸天下,英雄逐鹿天下,作为兵家,,有一些地区不仅不能放弃,还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夺,这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云南普洱的易武茶区近些年茶叶热,作为普洱茶原料争夺大战的核心茶区之一,每年都有很多的茶客到易武古镇去朝圣,历来为商家必争之地。

 


  易武每年茶叶价格不论树龄大小,茶叶价格都非常的坚挺,很多不知道的人觉得其中炒作因素肯定是主要原因,但真实的情况是只有喝到易武等级的茶叶,基本都是非常懂她并且喜欢她的人。

 

  易武之所以成为商家必争之地,至少有三个理由:

 

  一、口感

 

  首先、口感温和,滋味饱满。易武茶被誉为普洱茶茶后,其独特的香扬水柔,一直是公认的。也有人将易武茶比喻为母亲的怀抱,温柔而博爱,喝易武就是喝她的柔和醇厚。随着养生意识的提高,大家的饮食习惯也越来越偏清淡,茶叶也是一样,宜淡饮,对于老茶客来说,淡茶不如喝白水。然而易武茶虽柔和清爽,但茶汤中的香气滋味都非常的饱满,这便成了健康饮食文化中的首选茶品。

 

  二、陈化

 

  其次,后期陈化口感变化层次丰富。易武茶具有很高的后期陈化品饮价值,其口感在陈化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独树一帜,深得老茶客的喜欢。

2003年福海茶厂易武正山银毫沱茶

(点击可了解详情)

 

  三、历史

 

  最后,悠久的历史渊源。易武历史上因茶而兴,易武茶在清朝被列为贡茶。据史料记载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而易武所产的以早春茶为原料蒸压精致的上乘普洱茶作为朝廷进贡之用。易武制茶历史较长,并且其制作的经验非常丰富,也使易武茶的外形及口感保持非常独树一帜的风格。

 

  易武茶是柔的代表,是经得住时间及众多茶客考验的茶,喝茶是一个不断寻找契合自己口感的过程,易武茶也许之前喜欢,后面就慢慢的喝其他山头,转一圈最后还是会回到易武。当然茶品很多,只喝一种茶总归觉得有些单调,喜欢当然不代表天天喝,只是会有一种在喝到的时候喜欢罢了。

 

  【附】:易武茶的原料:

 

  1、易武台地茶

 

  易武台地差价很大,差在哪里呢,一是海拔,二是树龄,台地茶也看树龄的,易武台地的龙头,当属易武老街这一片,海拔,树龄都够。海拔低的地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就是橡胶林对茶树的影响,硫磺粉、农药、除草剂。由于在海拔900米以上的地方种植橡胶树是不具备经济价值的,所以这个海拔以上的无需担心。

 

  2、易武古树茶

 

  易武茶农,主要民族就是汉族和瑶族。易武名寨很多,成名较早,产量较大的,基本都是汉族寨子,譬如高山、荒田、曼秀、麻黑、落水洞、大漆树、田坝。这些寨子有个共性,就是交通便利、工艺成熟。在06年大树茶价格暴涨之前,现在大家所知道的刮风寨、弯弓、薄荷塘、同庆河这些地方的茶,是不具备经济价值的,很简单的道理,翻山越岭、爬树钻洞,弄回来一点茶,卖不了几十块钱,那么还不如让它在山上荒废了。

 

  瑶族寨子比较有名的当属刮风寨、弯弓大寨,但是弯弓大寨是没有人居住的,只是由瑶族丁家寨管理。由于弯弓大寨的茶价暴涨,引来附近烂田村村民眼红,发生大规模械斗数起,经调解,划走三分之一归烂田村,由于烂田村本身种有很多小树,这就是为什么买弯弓认准瑶族丁家寨的原因。

 

  刮风寨,属于较早被大家熟悉的一个瑶族寨子,时间大约也是06以后,寨子周围也是没多少茶树的,刮风寨最好的茶,出自茶王树,从寨子出发,步行3个小时以上,茶王树这个名字的由来,源自这片茶园中有一棵大约2人合围那么粗的大茶树,听说是影响刮风寨农民种地,在80年代砍掉了。

 

  大部分茶友,提起易武茶,脑子里大多会涌现这么几个词:易武正山、麻黑、刮风寨,一年前,提起弯弓还都挺神秘,偶尔朋友问我喜欢易武哪里的茶,我会回答:薄荷塘、白茶园、同庆河、一扇磨。然后大家都晕了,偶尔说到麻黑算易武二线名寨,更是遭拍砖无数。这到底是个神马情况呢,下面我为大家慢慢道来。

 

  这种现象,代表了易武茶几个不同的开发阶段,而广大易武茶爱好者信息不那么跟得上节奏。众所周知,普洱茶在2004年以前,基本上是大厂茶时代,大厂、大品牌,意味着大量,高效的现代化生产,也只有大规模种植的台地茶能够满足。为了生活,易武也开辟了很多的台地茶,由于远离大城市,山上缺乏能开设大型工厂的土地资源,这样易武茶远离城市、远离工厂、运输成本高,供销系统收茶意愿不强,在90年代以前,易武茶声名不显。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各大厂偶尔会做一批易武正山字样的台地茶,在90年代后期的普洱茶市场备受追捧,台湾茶商同期进入易武,收料定制。99易昌号、绿大树这些定制茶,在03年后大放异彩,拉动了易武大树茶的发掘。麻黑、落水洞、大漆树、高山寨这些交通较为便利的寨子,逐渐为大家所熟知。同期,刮风寨、瑶族丁家寨,由于没有种茶传统,古人遗留的茶园大多远离村寨,即便有外地茶人寻到好茶树,也无人加工。所以知之者少。

 

  这一阶段,易武地区以麻黑为代表的汉族寨子,加强茶园管理,不断提高加工工艺,赢得了广大茶友的喜欢,量价齐飞。当大树茶价格达到一定高度后,更偏远一些的刮风寨、丁家寨的农民,也就顺理成章的加入到采茶卖茶的队伍中来。只是初期阶段,没有成熟的制茶技术,甚至连杀青的铁锅都没有,怎么办?用炒菜的小铁锅呗,大家别笑,老班章也是这么来的,09年以前的老班章,没黑点(炒焦了)茶商还不认呢,都知道老班章是小铁锅炒茶。加上民族兄弟大多不太讲究,也不怎么洗锅,这样出来的茶,我想大家都是不会满意的。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一点,某些朋友晒十年八年的纯料刮风寨的可信度?

 

  归纳一下,建国后易武茶第一阶段,台地茶时代,也就是易武正山时代。第二阶段,古茶园大树茶时代,这个时代离我们比较近,我再补充一些。随着易武大树茶量价齐升,麻黑、落水洞等交通便利的寨子,对茶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矮化(提高产量、方便采摘)采摘频率提高(发多少采多少、提高产量),开辟新茶园(小茶树)等等,不可避免的带来茶水厚度、滋味变弱,原料的纯度更难保证。收料人的目光,于是投向更偏远的刮风寨、丁家寨等瑶寨。前文提到工艺问题,某段时间易武茶有个词叫瑶味,实际上就是工艺问题,炒完菜的锅子马上炒茶叶,当然有味道了,在金钱的鼓舞下,瑶族兄弟开始进入深山,管理古人留下的古茶园,刮风寨的茶坪、白沙河、茶王树,更远的冷水河的茶树,就进入开发阶段了,更晚一些,弯弓、一扇磨也同样进入开发阶段。在外来茶商指导下,工艺日渐成熟,自此,瑶汉一起努力,易武古茶园大树茶时代就完美了。也就引来更多茶客对易武茶的追捧,价格越来越高,对品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刮风寨周边几个茶园,原本品质就差异性大,加上历史上刮风寨与山背后的老挝来往密切,小茶树的种植,加上老挝的边境茶的入市,混乱。种种情况叠加,茶商的目光投向大山的更深处,原始森林里零散种植的茶树进入视线,原始森林里的茶树,大多是明朝以前留下,久未开发,与其它各种植物混生,我们称之为杂木林。由于这部分茶树,大多划归国有原始森林,也叫国有林。那么,可以说,顶级易武茶,慢慢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国有林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同庆河、薄荷塘等。

上一页:一个公式,揭开茶汤“回甘”的秘密~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